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關於高加索犬和藏獒歷史源流的考證

分類:猛犬家族
2009/08/06 08:53







關於高加索犬和藏獒歷史源流的考證
shootan發表於2008-11-5 12:13:00

        綜觀地球上人類與各種動物的關係,最密切而又長遠的莫過於犬。犬在1.4萬年前就與人結成夥伴,其它家畜家禽的馴化歷史都不過幾千年而已.犬可以說是人造的動物.他的繁衍生息從未脫離人,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產生不同的犬種:當人類依賴狩獵獲取衣食來源時,犬的作用是捕咬獵物,所用犬種是視覺敏銳能快速奔跑的細狗;火藥槍發明以後,不必用犬去追咬獵物,於是培育出嗅覺發達能夠指出獵物藏身之處的嗅獵犬種和能叼回受傷獵物的拾獵犬。
現代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促使許多犬種改掉了原有的天性,成為性情和善的家庭伴侶犬或比賽造型和步態美觀的賽美犬種…….人類從獵取動物轉達向飼養動物,從採集植物改為種植植物,開啟畜牧與農業的先河。社會生產力的這兩大飛躍,也離不開犬的配合:放牧畜群的保護要大型牧犬,而羊群的管理需要善解人意的牧羊犬做幫手;為了保護糧食收成,需要活潑機靈的小獸獵犬去對付害獸。
古代部落間的戰爭,決定勝者成為主宰,敗者淪為奴隸,產生出人壓迫人的奴隸社會和財產的私有製。這時才需要一種體大凶猛,特別是要“敢於咬人”的犬種,那就是“獒”,古人說“狗四尺為獒”。現代社會治安狀況使人們為求安居,再度需要無須訓練就能看家﹑護院的大型獒犬…..中國的奴隸制社會始於距今3500年前,即公元前15-11世紀的殷商,其出土墓葬中有殉葬的奴隸和狗。滅商以後建立的西周王國(公元前11-2世紀)位於黃河上游即現今的陝西﹑甘肅,那裡也是後來統一中國的秦(China,公元前2世紀-公元140年)的發祥地,古時曾經是牧業發達的地方,故有大型牧犬做為育成獒的素材。
       
      
世界上有五千年曆史的古文明區有4處(尼羅河﹑兩河﹑印度河和黃河流域)而犬的起源地只有3處(幼發拉底和底格里斯)兩處在中國(黃河和東北)。這些地方都是古老犬種的原生地。兩河出土的美索不達米亞陶獒,宛如意大利的紐波利頓犬,是西方獒的典型:毛短﹑垂尾﹑方咀﹑大耳。誕生在黃河上游的我國古老犬種的模樣,則無須求之於考古發現,長毛﹑卷尾﹑圓咀﹑小耳的高加索犬和藏獒都是其活的標本。
對我國古代的獒犬,中外都有記載。在俄文的高加索犬書裡,說到它的祖先,都一律引用馬可波羅說的故事:“公元前1121年,住在中國西部一個姓劉的人,把一隻吐蕃產的”Ngao(獒)獻給中國皇帝“Wou-Wang”(武王)那中國歷史上的“Chou-King”(周王),這隻犬有4英尺高,專用於追咬人”(源自MJPauthier,The life of Marco Polo>><<馬可波羅生平>>1865)。中文記載見於史書《左傳》“晉靈公不君”,說的是周襄王的諸候晉靈公夷皋(公元前620- 606)無道,濫殺無辜,大臣趙盾諫止,反招其恨,設宴謀殺,席上唆使獒犬咬殺趙盾,衛士與獒搏鬥,人犬同歸於盡……這段歷史在《東周列國志》第50回中,對晉靈公那隻獒犬的產地、頭高、毛色,行為特性、飼養以及用途,都有更具體的描述:“又有周人所進猛犬,名曰靈獒,身高三尺,色如紅炭,能解人意,左右有過,靈公即呼獒使噬之,獒起立囓其嗓,不死不已。
有一奴,專飼此犬,每日啖以羊肉數斤,犬亦聽其指使。其人名獒奴,使食中大夫之俸。靈公廢了外朝,命諸大夫皆朝於內寢,每視朝或出遊,則獒奴以細鏈牽犬,侍於左右,見者無不悚然。 ”這裡的'靈'字,是根據古代諡法在帝王或大官死後按其生平作為評定和後加的稱號,靈字帶有貶義。基於以上所述,除了馬可波羅錯加了“吐蕃”(見後),對於中華獒是產於黃河上游的周秦故土,時間在距今3000多年前中原已進入奴隸社會的時期,其毛色火紅,體大凶猛,站立起來能咬人的咽喉致死等等特點,都記載無遺。這種獒犬,在後來隨著漢代(公元1-2世紀)的疆土擴展到西域,五世紀大月氏諸部落向歐洲西遷,唐代(7-9世紀)開闢“絲綢之路”等而多次向西傳布。到元代(13-15世紀),成吉思汗的帝國更把高加索地區納入其歐洲部分的版圖,致使直到今天出里海往東,從土庫曼開始的中亞犬,仍有“蒙古犬”的別名。實際上,中亞犬因處在東西交通的“絲綢之路”上,難免混入西方獒的血液,已成為短毛而有密絨的中間型犬種。

         高加索犬至今能保持其亞洲東方獒的特性(體大凶猛、長毛、卷尾、小耳、圓咀角)是與它所處的人文地理環境有關。如果把中亞各國譬做'大道',那麼高加索就是被黑海和里海夾起來的'胡同'(巷)當中又被高加索山脈隔成南北。南邊有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三個使用犬的畜牧國家,總稱外高加索;而北高加索則與俄羅斯接壤,包括車臣、南奧塞梯、達吉斯坦等部分,它們與俄羅斯民族的歷史恩怨至今未了。戰爭時期,部分北高加索人曾被遷往西伯利亞,戰後始允許返鄉,所以新西伯利亞現在也是高加索犬產地之一。

        高加索犬,雖然名義上至今仍保留著“亞洲來源的本地'咬狼'犬種”的名稱,其實,它是歷經半個世紀在犬舍選育出來的蘇聯犬種。換句話說,如果不是有“蘇聯”,這個特殊社會環境,就不會有今日的高加索犬!客觀的說,高加索犬是在蘇聯體制下的俄國產物。主要原因在於:

1.以俄羅斯為主導的前蘇聯,是世界上最重視科學養犬和人犬平等的國家。犬可隨同主人免費搭乘各種公共交通工具和進入飛機客艙。這有利於種犬在境內的交流。不過,作業犬種有應召入伍的義務。一切都通過各地的DOCAAF(支援陸海空軍志願協會)下設的“作業犬俱樂部”。後者是個健全的官方組織,管理犬籍血統,出版刊物,組織展覽比賽,為會員提供訓犬場地和設備……

2.格魯吉亞、阿塞拜疆、亞美尼亞三國早在1922年就以'外高加索聯邦'的名義與'俄羅斯聯邦''烏克蘭聯邦''白俄羅斯'共同組成CCCP(蘇聯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使俄羅斯不僅能從初期就對高加索犬開展調查研究,而且能在開戰前把三國的優秀種犬調給莫斯科中央軍犬學校的“紅星”種犬場。

3.蘇聯的國有製,使愛好高加索犬種的行政機關、國營工廠、企業的領導人都可憑個人興趣而使用公費設置種犬場,派專人管理,並保持完整記錄。

4.蘇聯的公有製,配種不收費,促進了高加索犬種的傳布。例如,當初調給“紅星”種犬場的優秀種犬被當權者主要用其去和聖伯納犬雜交育成“莫斯科護衛犬”(1985年成品種),所幸,當時允許對外配種,才使優秀血統得以外傳,成為後來的改良基礎。

5.1950-1970年代,俄羅斯有9個城市,烏克蘭有6個城市,成為高加索犬重要繁育中心,使犬數大增,到80年代雖然發生社會經濟改革和私有化以及後來的蘇聯解體,但高加索犬種已經成型,1990年得到FCI(世界養犬聯合會)認定為2G作業犬種。

作者認為,俄羅斯全民愛犬,犬種齊全、犬的出版物之多可謂'汗牛充棟'這一切都和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狩獵資源有關。狩獵在俄羅斯不是一種娛樂和體育,而是國民經濟的一門產業,從中獲取肉類和皮張。
           


        中華獒犬的另一分支,就是藏獒(Tibet Mastiff)。藏獒和藏獅、袖狗、拉薩山羊等小型犬種都不是西藏原產,而是來自中原,是來自唐朝的饋贈。
      


        “Tibet”是“吐蕃”(tubo)的音譯,在公元7世紀的唐代才有此名,以前是羌戎地方。 “吐蕃”名稱用至宋遼時期(1111年)為止。


        “西藏”一名是17世紀在清朝康熙2年(1663)與“新疆”同時命名的。它與“吐蕃”在居民族群歷史上雖有一定的傳承關係,但兩者的地理範圍相差懸殊。當初秦始皇統一的中國,長城之外就是蕪。西藏的地理範圍曾比現在的自治區略大(因1904年有過英軍入侵)。因此,對英文“Tibet”不能一律譯為西藏,而要看所指的時代。

        現在的藏獒是吐蕃犬的後裔,而吐蕃犬來自於唐。公元641年松贊乾布統一了各部落,進入奴隸社會,建立吐蕃,娶唐的文成公主。 8世紀棄隸縮贊又娶唐的金城公主。兩次的唐蕃和親,帶去技藝工匠近千人和大量書籍、種子……大型獒犬傳到民間,小型宮廷寵物犬在喇嘛和貴族間飼養,成為今日的'袖狗'和'西藏獅子狗'。

        西方有另一種說法:“藏獒是西方許多獒形犬種的祖先”。試想,犬種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一個人口稀少,社會發展進程比中原晚2000年的地方,怎能反倒是古老犬種的育成者?這種時空錯置的謬傳,來自兩個方面:馬可波羅對中國地理歷史的缺乏了解和至今有些西方人不承認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

        馬可波羅(1254-1324)15歲隨父叔由意大利經絲綢之路來到中國,16年後經海路返回。因參戰被俘,在獄中口述,由獄友筆錄寫成《東方遊記》。他來中國,當時是14世紀,元已經統一了中國,已沒有“吐蕃”,該地區劃為'宣政院直轄'。但在《東方遊記》首頁的地圖上,把“中國”(CATHAY)限在黃河與長江之間,長江以南標為“秣羯”(MANJI)“吐蕃”(TIBET)的範圍則是阿富汗以東、黃河以西、西馬拉亞以北、阿爾泰以南。

         難怪《不列顛百科全書》中,對馬可波羅的《東方遊記》提出質疑說:“他在東方25年,書中竟未提到中國的萬里長城、飲茶和書法。有人崇拜他有異常記憶力的天才,也有人認為他是吹牛,是個沒有文化的道聽途說的販賣者……”由此看來,馬可波羅關於獒犬產自“吐蕃”之說是不足為據的。

        西方人談及藏獒的,有英國人Yuat《The Dog》(狗)出書於1845年;德國人MaxSiber《DerTibethund》(藏犬)出書於1897年,以後被CJFlamholtz翻譯和改寫成英文《The Venerable Tibetan Mastiff》(古老的藏獒)1995年出版於美國;後者與Ann Rohrer合寫《The Tibetan Mastiff—Legendary Guardian of the Himalayas》(藏獒—喜瑪拉亞的傳奇衛士)1989年美國出版。
       

        這些書裡所說的都是現代的藏獒,而且是經尼泊爾和印度傳到西方的。但樹書中充滿本末顛倒,明知'西藏袖狗'與'京吧'以及唐代傳到日本的'狆'有一脈相承的外貌,卻硬說'其來源難考'。書中還把1959年和平解放西藏說成是“被世敵中國人所強行管治”,其帝國主義者的立場由此可見。

        西藏是“世界屋脊”,交通不便,難得與外界進行犬種交流。難進難出的隔離環境造成藏獒能保持純種繁殖;由於當初入藏的祖先犬數少,產生'遺傳漂變'的效果,使隱性遺傳毛色“鐵包金”得到普及;又因近百年來從無新的犬病帶入西藏,使其對現代的各種犬病缺少先天抵抗力。

        用分子遺傳學解釋,毛色基因的突變是發生在參與'世代交替'的精子和卵子在其DNA複製轉錄過程中分子結構上的改變。下位的突變基因是在已發生過突變的上位基因的基礎上發生的,所以,毛色的顯隱關係和優勢序列能反映它們在歷史上基因突變發生的先後和早晚。

     高加索犬的毛色不僅豐富多樣,而且處於上位。其可見的結果是:高加索犬能由突變產生出藏獒的毛色,但後者產生不出前者的毛色,除非採用了雜交。隱性或下位基因只有在純合體時才得以表現。

    綜上所述,高加索犬與藏獒雖然都來自於共同的祖先,但是如果把兩者加以比較,他們在當初繼承中華獒的種源多寡上和繁衍過程中施加人為選種的過程,以及現有'基因庫'的寬窄、群勢強弱、數量多少等方面,兩者都是有差別的。

高加索犬,中亞牧羊犬,阿富汗獵犬
 
  引用自 :       http://blog.cndog.net/user1/shootan/archives/2008/1851.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